揭开背后的秘密 山寨平板TV产业链背后

2009.11.17 智能影音
0收藏 1评论

    “山寨”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流行的词汇,“山寨手机”、“山寨显示器”、“山寨汽车”、“山寨新闻联播”到“山寨周杰伦”,在不同的“山寨”标签下,有恶搞的娱乐行为,但更多的是利益动机。(引言)

    2008年开始,“山寨平板电视”一时兴起,大有翻版“山寨手机”辉煌战果的可能性。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山寨”版手机、电视横行,他们是如何制造、如何分销、如何盈利的?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的前提下,这些山寨平板电视企业能够在市场夹缝里生存下来,从纯市场的角度看,这些生意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膜拜的。

    “山寨电视”与山寨手机不同,因为不需要牌照,谁都可以生产平板电视,因此,扣“山寨”在平板电视制造企业头上是不严谨的,笔者虽然有意解开山寨电视产业链的各环节内幕,但无意批判山寨手机,反之,我赞赏这些市场化程度极高的企业和生意人们。

“山寨电视”的前世今生

    山寨平板电视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最早在中国大陆做“山寨电视”的是台湾商人,他们将境外的平板电视通过香港输送到深圳、东莞等地分拆后,将液晶屏和其它组件拼装成平板电视销往境外。这些商人凭借与台湾屏上游企业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够获得内地紧缺的液晶屏,也使他们具备了组装平板电视的条件。从珠三角地区的彩电制造业历史看,这个地方具备制造“山寨平板电视”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早在CRT电视时代,就已经有“山寨电视”制造企业的前身存在。

    那个时候,虽然广东已经形成了TCL、创维、康佳为主的三大品牌,但是在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依然存在着以小规模出口订单为依靠的100多家中小CRT电视企业,他们就像森林里依附大树生长的藤蔓,伴随着主流品牌的成长而生存。

    因为国产彩电企业掌握的CRT技术成熟度较高,因此,在与“山寨”企业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即便如此,也并没有能够使这些“山寨”企业退出市场。“山寨”企业像山坳里的青草,倔强地生长着。

    2005年开始,中国彩电企业开始由CRT向LCD为主的平板电视时代过渡,CRT退出市场的趋势渐趋明朗,迫于生存压力,珠三角的小电视生产企业开始向平板电视领域转型,主要做26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这也成为“山寨平板电视”市场的第一股力量。

    第二股力量来自于原来的电子元器件和其它家电制造商。2005年开始,在广州、深圳等地有大批的DVD生产商开始寻求战略转型,广州番禺地区、中山等地也有大批做电子游戏机的企业在思忖转型,这些企业随后都陆续转向了组装中小尺寸的平板电视。

    这个时候 “山寨电视”因受产业链配套技术和产品的制约,制造企业只能获得为数不多的封装厂封装档次较低的芯片,平板电视气候还未具备形成产业的环境。

    大部分提前转型的“山寨电视”企业都是由“山寨显示器”开始试手,他们通过积累组装经验,获得了较小尺寸的屏资源。同时,位于深圳的一些DVD解码板、机芯制造厂家适逢“转型”又提供了这个产业链所需的板卡保证。

“山寨电视”在等待机会

    时间进入2006年,随着台湾面板制造企业和芯片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特别是随着有“黑手机之父”之称的台湾联发科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芯片商,以及奇美、中华映管的液晶模组工厂分别落户南海、深圳后,山寨电视就像获得了水和肥料,一夜之间迅速充斥整个内地三、四级市场角落,并走向多个发展中国家。

    随后,山寨机制造阵营发生分裂,一些实力较大的山寨机制造企业开始走向正规化,另一部分实力较小的企业依然通过手工作坊的方式生产,但这部分企业的数量如雨后春笋,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迅猛生长起来。

    山寨平板整机厂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台湾代工企业为主,主要是做平板电视和显示器的代工(OEM),这类企业是正常注册的公司,但所占份额不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东莞等地;第二类是中型规模为主的工厂,这类工厂在国内有一个小品牌,并取得了3C认证,主要帮国内二流电器品牌做代工和自主生产;第三类是既做新面板又做二手翻新平板终端的小作坊。

产业链作战

    目前“山寨电视”的大本营在广州番禺区大石镇。数10家中小作坊都能够接受千余台左右的液晶电视订单,能够提供的尺寸集中在20英寸~32英寸,而对于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电视,在接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大石镇主要承担小批量和尺寸较小平板电视的组装生产,大批量要到东莞工厂生产。在大石镇大石科技电子城销售山寨液晶电视的商家除了在大石有小作坊外,在深圳或东莞都有山寨平板组装厂。

    对这些山寨企业来说,做电视企业是一件技术含量很低的活。花上几万到几十万元就能购买到一条平板组装线,一些小厂只花上几千元就组装了一条平板生产线。而一些小作坊更是几把螺丝刀就开始生产,做加工的工人也不需要进行专业训练。组装工艺简单,一个普通的工人在一天之内就能学会组装液晶电视。

    这些山寨企业之所以在组装平板电视方面游刃有余,是因为这个产业链已经形成分工明确,产业链各端运转配合流畅,对于最末端的组装企业来说,就是找几个工人将各种元器件组装起来而已。

    在山寨平板终端生产中,每个产业链都由链上集群公司专门负责。具体分工是,台湾贸易公司负责采购屏,深圳一些企业承担集成模组等其他配件生产,深圳等地整机厂将屏和模组等配件组装成平板电视或是平板显示器,各地IT专业负责渠道销售。

    在奇美、友达、三星、LGD在广东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之后,山寨平板机制造企业获取屏资源更加便利,也提升了山寨机产量。MT、Chertek等较为成熟的解码驱动板方案又为山寨平板组装解决了技术问题。

    山寨平板电视产业链业已形成,难以撼动。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透明,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能够锁定,使其具备了与主流平板电视企业一样进行成本控制,存货控制等。

    我们以全新19英寸的山寨电视为例,液晶面板560~630元、高压条26~28元、驱动器26~35元、外壳60~75元、电源25元。总共加起来的成本大约在745元,厂商出货价为840元,终端零售的价格在800到900元左右。

查看下一页
点击查看全文
分享到:
广告

评论

(1条)
请先登录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1
{**}